一.精確調控用光量,讓博物館展品更安全
在博物館中展品是博物館的“生命線”。為了展品的安全,光輻射對展品的損害是需要嚴格控製的,不僅
要控製其照度水平,還需要對展品燈光的年曝光量進行控製。
在博物館照明設計規範GBT23863-2009中,明確規定了陳列室展品的照度標誌值和年曝光量限製值。
在博物館照明設計中,除了對燈具出光角度和光溢出量進行控製外,通過精確和操作方便的智能照明控製係統,ASF.RL.12.20AZSF.S 實行智能調光或者感應開關也是必不可少的。
1.精準控製:無級平滑的調光
要控製展品的照度和年曝光量,除了在規劃時做好照明設計外,利用智能照明解決方案可以達到 0.1%-
100%的無級調光,而傳統可控矽調光當室內亮度還比較高的時候燈具就會自動熄滅,無法滿足博物館的照
明需求。任意亮度調節能夠讓設計師對照向展品的光照度控製的更加精準和細膩,完美地解決博物館照明
場景中展品燈光照度水平的問題。此外,通過智能照明係統自帶的軟件或者控製麵板等形象化的界麵設置
,能夠非常方便地對針對單個燈具的燈光亮度進行控製,讓設計師實現現場調控現場測試。
圖:這種典藏書籍,利用智能照明係統嚴格控製曝光量顯得尤為重要。
2、感應調節:基於傳感器的智能化控製
通過智能人體紅外傳感器,當觀眾走來時,慢慢開啟展台燈光,使觀眾到達展台時可以欣賞到文物,當觀
眾遠離展台時,慢慢調暗展台的燈光,調亮過道走道的燈光,從而減少燈光對文物的損害。
二、場景模式設定:讓觀展氛圍更舒適有趣
1.一鍵變換預設模式:燈光管理更加人性化和智能
場景模式最早是舞台的玩意兒,後來被應用於商店陳列。此外,博物館在提供豐富的主題展覽同時,給觀
眾創造對應主題的視覺光環境,也是為博物館室內燈光設計加分的一大要點。
但傳統控製的基礎,實現起場景來就比較複雜,布線與定義邏輯都是苦力活。通過便捷無線的智能照明係
統營造良好的光環境,根據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氛圍,不同的主題,可以輕鬆有效地實現場景切換,能讓這
項工作瞬間變得容易。
譬如:利用恒照度傳感器控製,通過光線傳感器感知外部的光線,針對外部不同的自然光,進行自動控製
,調整燈光的亮度和光色。
圖:通過智能照明控製係統,ASF.RL.12.20AZSF.S 配合頂上的自然光變化,模擬出晴天、陰天、多雲、晚上等不同天氣的效果,營
造出日光的體驗,給觀眾創造出與大自然光環境變化一致的視覺體驗。
而更進一步地設計更豐富的照明情景,則可以通過手機、IPAD端、電腦端軟件或控製麵板,根據不同的時
間和不同氣氛,預置或者自行設計各種燈光場景。
這聽起來會有點像音響中預設的Jazz、Blue、museum等一鍵換風格的概念,以及自定義個人喜好模式。
當博物館中更換了主題展覽或者展品時,需要相應改變照明效果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隻需操作預置好的
按鍵,就能夠調用不同氛圍的場景,讓場景的切換變得極為靈活,讓燈光管理更加人性化和智能。
圖:不同的場景實現不同的燈光控製,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由展覽策展人來定義不同的氛圍,並輕鬆設置或者改變更換。
2.與其他設備配合:營造沉浸式的互動體驗效果
作為開展社會教育的博物館,如何為觀眾提供內容豐富的展覽形式、拉近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成為博物
館所麵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而通過智能照明係統利用燈光的實時變化配合其他手段(譬如音響效果、譬如投影情節等)營造沉浸式的
互動體驗效果,可以讓我們的展覽更生動,更富有趣味性。
圖:溯源秦始皇陵博物館,通過不同顏色及不同區域的明暗讓遊客更加了解秦代版圖及行政區域劃分。
3、無線連接:讓設計施工更方便
目前,在博物館中采用的智能照明係統大部分都是有線係統,這是因為傳統無線協議具有傳輸延遲明顯、
可靠性差,難以保證調光一致性等問題。
But,經過不斷的發展,隨著無線協議穩定性的提升(硬件、軟件、底層通信協議、中繼器),現在無線
智能照明設計方案已經成功應用在博物館中。通過無線智能照明係統能夠實現前期無需布線,後期還能現
場實時調整設計,使得博物館的設計施工更為方便。
在溯源秦始皇陵博物館項目中,就使用到了這樣的無線單路智能照明係統。在3000平米的博物館中使用了
300多個單路智能調光電源、50多個RF/0-10V控製器和部分RF/繼電器。
該智能照明解決方案實現了簡易安裝,前期無需額外布設信號線,隻需更換原有牆麵開關及配套的燈具就
能實現開關及調光功能,減輕了博物館的施工難度,節省布線的成本和前期溝通的成本。
此外,無線智能照明係統還能夠因地製宜地實施現場再設計,方便地進行設計變更和現場補救,不用破壞
博物館的原有布局,減少現場施工的繁瑣工程。
圖:無需提前規劃,重新布線,電源中包含了無線通信模塊,可接受來自主控的信號,從而對燈具進行控製。